生存於白堊紀的亞洲。
微角龍與蒙古的鸚鵡嘴龍是最早的角龍類恐龍之一。
微角龍以二足方式行走,身長可能0.6米。不過我這復原可能有誤,這幅畫比較傾向小型鳥腳類的形態。有可能頭部要大一些,但未解,因發表了超過50年,補充資料卻不多。
《龍王龍》
06年發表,屬厚頭龍科,生存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。學名Dracore hogwartsi,屬名“Dracore”龍王的意思,本來就已經很酷。種名更有趣,“hogwartsi'”就是哈利波特裏的霍格華茲學院!令人印象深刻的,除了名字外,可怕又精美的頭蓋骨是另一特色所在。它的頭骨就像加冕了王冠,看起來確實名副其實的龍王!
因有個厚厚的頭蓋骨而馳名的恐龍,數十年來在大眾媒介的渲染下,它們的群體生活好像一直都在對撞頭部…… 就像晚白堊紀其他幾類恐龍,腫頭龍家族從蒙古到北美洲有著廣泛的分佈,多少顯示了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曾經在北方出現過陸橋。
廣東省發現的鴨嘴龍,特色是體型小,成年身長只有3米,當時廣東應該是河口或平原地區,不知為何它們會出現小型化的特徵。
不過這種恐龍的化石發現很少,模式標本是一件下頜骨…..發現更多的,可能是屬於他們的蛋巢。或許他們靠著以量取勝的策略來生活吧,期待更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。
1 則留言:
嘩,good ah~
發佈留言